一起来看!萨纳斯直播分享《平价时代,光伏运维“三部曲”》
作为至少需要持续稳定运行25年的产品,光伏电站的后期运维十分重要。很多电站业主,特别是大型地面的业主,近年来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做好后期运维,业主通常给电站“穿”上一套数字化运维系统的外衣,以保障后期电站的智能、高效运行。想法很好,能达到预期效果吗?
光伏电站离不开运维
众所周知,光伏电站由组件、逆变器、汇流箱、支架、电缆等众多电器元件组成,经人工安装完成。在安装搭建过程中,施工质量、组件表面的灰尘、组串的串并联损失、光伏直流及交流线缆的损失等多种因素,都会导致光伏电站在运行中存在各种缺陷、故障。即便在安装过程中完美无瑕疵,和所有产品一样,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多,光伏电站的组件发电效率,汇流箱、电缆、逆变器等电器元件也会自然老化,发电量也自然随之逐年递减。这些问题,都需要后续运维团队来解决。
光伏电站的传统运维方式,习惯于靠“堆人”解决问题,三个不行就五个,五个不行就十个。对于户用光伏电站和小型工商业屋顶电站来说,由于装机量少,占地面积小,即便采用传统运维方式,问题也相对容易解决;对于装机容量动辄几百、上千兆瓦,占地面积几十、上百甚至上千亩,地势异常复杂的大型地面电站来说,如果仍然依靠这种传统运维方式去挨个排查、诊断,不但耗时、耗力,而且不经济、不高效。
智能化运维大势所趋
2018年4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 部、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推动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和光伏产业深入融合。在政策的冲击下,数字化、智能化运维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
数字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但不是简单的把所有运行数据上载到网络,也不是简单的把设备硬件和软件系统智能化。智能化运维电站,是把一套忠实记录电站方方面面的云端集控平台变成“活的电站”,始终保持着流动运作的状态。是借助大数据与AI技术挖掘数据价值,通过收集设备上传出来的点点滴滴的信息,建立平台的数据库,将清洗信息、发电信息以及故障信息等作对比,对于光伏运维的痛点问题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发掘出来,转换为可以有效引导运维的重要信息,以真正达到智能化运维的效果。
智能化运维优势凸显
智能化运维的优势之一是解放人力。数据统计发现,运维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部分便是人员的工资。以20MW电站为例,仅需9人便可做到高效运维,在电站人员5人进行日常巡检检修,1人在运维部远程诊断、工作指引、故障预防、统筹规划,1人在研发部进行数据分析与优化引导,1人在管控部进行指标考核、体系管控、生产对接、任务反馈,1人在信息中心远程监控、督促办公、异常跟踪与信息收集。
解放人力不是简单的裁员管理,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否则会为电站安全带来非常大的隐患。运维人员除相关行业颁发的证书外,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通过后,持上岗证才能开展相关工作。除却人员管理外,标准制度的建立与协同管理也是运维精细化的一部分。通过制度的约束,转化为执行力和实施方法,进行安全、技术、标准化、体系的审查,优化电站在标准化、流程体系等方面的要求。协同运维、设备与设计三方之间的合作,通过远程指导实现现场的检修并监督日常运维工作,做到对故障的快速反应,保障电站的正常运行。
智能化运维第三个非常关键的点是运维前置,从电站设计阶段便开始考虑,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最优运维管控方案。前期设计阶段,要提前将运维方反馈的信息加入进来,否则后续再建设的电站也会面临后期再整改的问题,例如很多电站在建设期根本没有考虑巡检通道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如何清洗?中期施工阶段,要重视一些隐性工程的检查验收,比如电缆头的质量问题,电缆头烧毁可以导致一条集电线甚至一台箱变长达一个月的停机,损失非常大。后期验收阶段,要及时检查组件的安装和运输现场,以便后期发现组件质量问题方便追查,倘若做到现场跟踪与检查跟踪,便可对设备质量问题进行追溯,避免后续运维的一系列问题。
智能化运维线上直播
挂一漏万。电站的智能化运维讲究很多、门道很多,想要了解的更全面,欢迎关注5月21日(本周四)15点线上直播活动,届时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将邀请萨纳斯新能源总经理耿文强,为您详细讲解“平价时代光伏运维转型‘三部曲’”。
青岛萨纳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通过12年的发展,已逐渐成长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数字化管控服务商。服务项目包含智慧化电站运营、远程监控集控管理、生产运行管理、评估检测、全流程体系搭建等技术服务,服务类型包含地面电站、农(渔)光互补、屋顶分布式及光伏扶贫等,范围遍布山东、陕西、宁夏、内蒙、安徽等29个省市及6个泛亚海外国家,服务电站体量超3.8GM。
总经理耿文强先生有着丰富的光伏电站运维经验,讲解通俗易懂,理论联系案例,精彩不容错过,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