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萨纳斯一起,追寻光伏电站智慧运维的进化之路

5月21日,由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起的线上直播课继续开播。本期的话题,来到了光伏运维领域当中。深耕光伏运维市场的萨纳斯受邀做客电力学院,萨纳斯新能源总经理耿文强与大家一起回顾了萨纳斯的过往经历,也梳理了电站运维从无到有,走向数字化的转型之路。


政策与市场
催动运维转型的命运之手

能源领域,兜兜转转总离不开政策和市场这两只手,光伏电站运维自然也不会免俗。


中国光伏业的发展壮大,与政策的指导与持续支持是分不开的。平价上网的到来,技术行业改造的政策指导,传导至运维工作上,敏锐的电站持有者,必然也要“闻风而动”,跟紧政策变动。考虑政策效果具有滞后性,运维转型的过程略显缓慢。


而催动转型加快速度的,是市场环境的突变。疫情影响不必说,少人值守喊了多年,直到疫情管制措施的影响,被迫减少了值守人员,大家才发现:原来减少对人的需求依赖,不只是竞争手段,而是一种“刚需”。

 

结合电站实际
转型迈向智慧运维

公允的说,市场主体的反应远没有那么“愚钝”,也都在积极努力的向数字化的方向调转船头,只是效果差强人意的问题较为突出。为什么?


我们从大的策略上来说,梳理科学有效的运维体系,从建设端开始到运维端,贯彻并执行智能建站的逻辑,是关键前提。随后,围绕着电站运维后,我们该树立怎样的运维目标,建立怎样的管控体系,实施怎样的管控措施,是要核心解决的几大疑问。最后,则要在工作中反复核对和修正运维工作本身,围绕着唯一的价值判断:这些措施和手段,是否实现了降本增效?还是空有其表的花拳绣腿?


更重要的问题,也是众多电站转型困难的源头,其实是对电站实际的理解不足。我的电站是什么类型,有多大规模,现在有多少人员,设备采买的是不是智能设备,新置办和更换的设备间,硬件和软件间,兼容性几何……在梳理清楚前,盲目上马和改变,往往事倍功半。


也并不是电站持有方不愿意去搞明白,搞透彻,而是这项要求,对很多业主来说略有为难。大型企业“孩子众多”,理清楚每个的性格脾气颇费工夫。小的业主又缺少横向比较,又怎么能准确找到那些隐藏的痛点呢。

 

发掘电站价值
找回电站的资产本质

像萨纳斯这样的第三方运维企业并不少。我们之所以能做好,做大做强,和我们最早切入技术管控,数字化运维服务的理念,是息息相关的。运维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也受规模效应的支配。越是运维体量庞大,类型越是丰富,所能提供的运维技术和运维方案也就更加成熟。


这就解决了很多业主面对的问题所在,也一并解决了运维转型缓慢最后的绊脚石。借助萨纳斯这样的专业运维企业,借助活跃于市场,从而更加灵活的手,来科学有序的推动电站管理科学化,电站认知资产化,是运维转型的最优解。


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足以形成电站资产化的概念。电站作为一项资产的价值,才显露了出来。作为资产,当然性的具有保值增值的需要,技改投入,人力成本,设备更替的支出,发电收入,多样化经营,扶贫公益,得以纳入统一的资产损益当中去看待,这些都是运维的草莽年代难以想象的。


而在今天,借助萨纳斯这样的“专业玩家”,一切皆有可能。


电站的运维转型,并不是要每个电站都要走一遍一样的路。而是不同阶段,不同起点,不同性质的电站,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朝圣之路”。看似无序的背后,是相通相融的共同诉求。

也正因如此,我们事无巨细的讲解,剖析优秀的案例,为的,都是为大家打开“上帝之眼”,以历史的角度看待行业变迁,才更能体会这一路的艰难曲折,也更好的找到将来持续转型进步的方向。能为大家带来怎样的思考,解决一些持久的疑问,就是这次分享,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