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话运维】53 分布式如何走向集中:区域管理

大家好,欢迎关注萨纳斯《站长话运维》专栏。本期为2024年第6期(总第五十三期),主题为“分布式电站的区域化管理”。与爆炸增长的分布式电站数量相伴而来的,是管理如此数量的电站难度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这些电站往往还属于各自不同的业主,有着各自不同的需求。而萨纳斯实施多年的三级管理体系,特别是区域一级的应用,对分布式管理可谓提升巨大,我们邀请了萨纳斯华南区域经理林工,来聊聊他作为区域负责人,是如何发挥区域管理能动性的。

大家好,欢迎关注萨纳斯《站长话运维》专栏。本期为2024年第5期(总第五十二期),主题为“光伏电站清洗探讨”。不论和哪位运维人士交流,光伏电站的清洗一定是会在你们的话题中占据一席之地。若是深入讨论到成本,费用,可以交流的内容就更多了。如何进行电站清洗,选择什么手段,怎样平衡成本和收益,既是经验之谈,也是技术所在。本期专栏,我们邀请了萨纳斯华东区域经理李工,就清洗这件【小事】,聊点【大话题】


本期嘉宾:

林工,萨纳斯华南区域经理,8年以上新能源行业工作经验,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管理有丰富经验,曾完整跟进实施多座分布式电站自施工、消缺、并网至长线运维的工作,主导负责过超过10座分布式电站的整体技术改造工作。

分布式光伏在市场和政策的促进下,如今已经成为了光伏产业继续发展的主力,自身也在不断进化。电站设计愈发完善,建设施工更加完善,与原生环境的融合度越来越高。伴随着高度集约化而来的,是分布式越来越受到更多业主的青睐,各行各业只要具备一定屋顶资源的,都在尝试开发分布式项目。行业大势,滚滚而来。

分布式之痛:洒满大地的满天星

但是,这里就要说但是了。与分布式电站数量激增伴生的,电站管理问题也愈发明显。毕竟主流分布式电站的装机量都不大,一个区一个市,可能就有上百上千座分布式电站。同时,他们还属于不同的业主:商业体开发商、厂房所属企业、园区管委、地区公共服务机构甚至商业住宅小区。他们都需要运维,还各有各的需求。

区域管理,分布式管理利器

萨纳斯推动并实践电站-区域-总部三级管理体系已经很多年,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这里的区域,对应的就是多座电站,区块划片,集约管理。当然这也和一个区域内电站的数量以及该区域面积大小有着直接关系。

对分布式电站来说,考虑到电站的数量要远超过集中式电站,我们一般认为面积200平方公里范围内,装机量超过200MW,就有实施区域管理的必要性了。相对于各个电站各自为战,将电站打包成一个一个区域,有着显而易见的好处:

  • 管理经验快速复制。集中划片的区域基本都有着相似的地理环境特征和气候特征,在管理上也存在一定共同点。对应在管理上也有共同点,可以将优秀的模式复制到整个区域当中,大大提升管理效率。

  • 降低运维成本。成本对规模较小的分布式电站来说,是放在心尖尖上的问题。区域管理,也就意味着在相应区域内,很多资源都可以共享和复用。像是物料备件、装备器具、技术支持等等,对单个电站来说,都能有效降低成本。

  • 提高电站运行安全性。区域管理对电站安全的提升,是潜移默化但又成效显著的。一方面,结合数字化平台,区域一级可以快速发现具体哪座电站有哪些安全风险,从而集中调动人员快速消除,另一方面,更充足的装备和材料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快速调配至电站进行饱和式支持,风险损害也能降到最低。


区域管理要点:让区域一级“支棱起来”

其实很多人甚至包括电站上,都没有弄清楚区域一级到底是做什么的,上级下发指令,电站完成工作,那么区域一级需要做什么?一句话总结,可以说“上传下达,精细推进”。

一面是承接总部直接下达的各项工作指令与目标要求,并将这些目标性、指向性的内容翻译成一线用语。一面是结合所管辖区域的电站实际,将大的目标和工作拆解细化,进一步分配至各个电站、各个团队,并对各项工作的推进负责总监督。这是一个双面角色,既要承担一定的管理职能,还要完成相当的具体工作。

在结合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当下,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方便大家理解——总部管控人员在系统当中发现了某电站近一阶段的发电数据指标存在异常,并随后通知至该区域,要求进行复盘,定位问题并消除。随后,区域管理这一层级,要拆解这一工作指令并细化下发:调动区域内技术小组并制定工单,在指定时间段内前往该电站进行数据复盘和现场检查;通知电站自查,搭建电站与技术小组沟通渠道拉齐信息,并随后跟踪监督该项工作的执行情况,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考验运维服务者特别是区域层级工作水平的,就隐含在这一串工作流当中。特别是向下进行工作细化的规范与明晰:

  • 任务要求可量化:具体是哪些人员,要完成哪些工作?电站工作数量庞杂,发电量几何,事故数几何,设备完好率等等。将具体工作,进一步具体到班组、个人,并有明确的可量化工作量作为目标。

  • 有明确的时间节点:事有轻重缓急,但一线的感知并没有那么明显,需要区域对轻重缓急做出判定,即四象限工作法——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对不同情况,给出不同时间预留,而不能一锅烩的直接下压。

  • 有明确的进度控制:同样的,四象限工作法也贯穿在区域管理层对电站各项工作的进程管理当中。毕竟现实不比理论,最初无论制定过多完善的工作方案,在实施当中会因为各种情况打断,例如调度指令、突发自然灾害、人员流动乃至交通堵塞。都需要区域根据电站以及具体情况,实时快速的做出进度调整,匹配实际情况,尽最大可能减少拖延,降低风险和损失。

  • 全程监督管控:区域负责人绝不能过度依赖数字化工具,只做个远远遥控的天边皇帝,而是要下到现场去,现场查看,及时追踪,做好监督者的身份。资料要检查、细节要核对,细节里都是魔鬼,否则工作的完成质量就没有保障。

  • 资源调配灵活快速:要将区域管理的优势发挥出来,资源调配至关重要,但这一点很难概括总结。像是资金方面,可以设定统一的经常账户,保持适当的流动资金快速应对资金需求;物资上,对应不同总装机量的区域,不同地质地貌的区域,各自需要多少类型的物资,需要准备多少富余余量,需要区域管理细细测算;内部管理上,定期组织技术专家分享培训,针对区域特点,组织特定课程专门培训,等等。

每个人的性格、习惯、思维和工作方式都有不同,如何在不同当中找到共性,如何兼顾上下,协调左右把各项工作都推进下去,还要完成好,成果好,这才是区域管理真正的关窍。而这并没有速成法,对萨纳斯这样的老兵来说,无他,唯手熟尔。